2009/11/09

虛擬化真的好嗎?

     年,IT界似乎吹起一陣潮流,其中又以以下三項為最流行:硬體虛擬化、雲端運算、嵌入式系統,這三項技術最明顯的是都是針對硬體利用率做改善。除雲端運算是以較不同的宏觀角度觀察近年來資料運算的應用而進一步的實體擴充,以降低時間成本;其餘兩項則因應用層面不同而逆向操作:嵌入式系統是將硬體做最精簡化,用最簡單的東西專精做一件事情;而虛擬化則是將一組實體的設備做出更大的負載與使用,做更多的事。很明顯的IT界與企業結合,開始從中高階使用導入市場機制,開始考慮成本問題。
     其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則是虛擬化,1960年代IBM即首開先例完成虛擬化平台。近年因硬體快速發展,企業界的成本控制單位開始限制成本的增長,要求科學家與相關資訊人員分析硬體的應用率。如今電腦普及,硬體的利用率卻因為發展速度太快,20世紀末期又發展出單一CPU內包含兩個甚至多個運算單元並完成商業化,硬體利用率不升反降,形成一種資源與成本上的浪費。1996年開始桌上型電腦的虛擬化開發,今日則集大成而成為商業化的虛擬作業系統,並開始流行於市場上的IT界,打著節省更多硬體、電力、管理成本的旗號成為不可不知的一項技術。

     但是虛擬化真的好嗎?

     或許對於一個新成立的子單位來說,虛擬化技術的確是一項有效節省成本的解決方案,初期投資稍多的硬體成本,卻能讓一個實體單位的硬體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如果對一個已經穩定運作的單位呢?
     針對成本而言,一套企業級堪用的虛擬化作業系統用主機必須比一般伺服器多出更多的硬體資源,這種硬體資源的投入不是垂直的提升運算時脈與加速存取速度,而是要平行的擴充多核心與多CPU,儲存資源部分除了容量外,最基本的IO也需達一定水準,幾乎都必須導入儲存區域網路(SAN)以達成可用的IO水準與備援支援,相對應的設備成本也難以估算。可見真正可實用化的虛擬作業系統主機必須投入未虛擬化時更多的成本。而這種大型主機也牽涉到維護成本與便利,一般企業的MIS無法維護這種龐大複雜的主機,需透過廠商才能有效維護。硬體也是有壽終正寢的一天,若不幸天災,集中管理的結果便是全盤皆毀。
     一套需要穩定運作的系統需要有不中斷的服務,勢必導入高可用性的技術與備援硬體,光由這點而言便可見硬體成本需多出一倍甚至數倍之有(因為目前技術僅能使用兩套完全相同的硬體設備才能建置HA結構);系統與資料的備份若是配合SAN也將是非常大的問題,一旦主儲存空間損毀則難以使用相同等級的儲存媒體還原。
     現階段而言,虛擬化技術是一項前景型或者基礎建設時使用,過了初期的陣痛期後或許能穩定管理與使用;如果已上線的服務與網路導入後,若只是單方面考慮優點,接踵而來的成本與人力衝擊將使IT界戒慎恐懼,需要慎重以對。

-------------------------------------------------------------------------
     以上這篇文章是近期大量測試虛擬化後的心得,個人是很喜歡這項好玩的技術,觀念與理論上確實是一項有效且可應用的技術。但是真的能實用化嗎?目前就自己看到的例子,真的導入虛擬化後會有非常大的衝擊,除非有非常雄厚的資金或野心才適合玩這個昂貴的降低成本,一般中小企業無力負擔如此龐大的硬體成本的。
     台灣是以中小企業技術起家的。近年雖資訊業發展蓬勃,但是台灣的真正活力與核心則是來自於中小企業。若以國外的兼併風氣來說,確實虛擬化頗為適合用來整併成本,若是台灣的企業要導入虛擬化技術,目前就資本額大於三億以上的企業才能有效降低相關成本,但仍然是部分虛擬化而已。
     相關的分析等以後再談吧。

0 Comments:

張貼留言